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咨询 > 正文

扫黑除恶,宜昌出重拳!

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



12月29日上午,“宜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新闻发布会,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现场图

●发布人

王垚宜昌市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赵正东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颜复毅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望明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刘溯剑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卢志亮宜昌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主持人

杜玉婷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跟小布一起了解

👇


宜昌市扫黑办

宜昌市扫黑办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和专项整治,务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宜昌。截止11月底,全市共打掉涉恶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团伙3个,破获刑事案件20件、刑拘犯罪嫌疑人18人,查冻扣涉案资产2600余万元;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17人,处理处分63人,采取留置措施4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

主要举措

👇


一、全链条压实责任。一是持续高位推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全力抓好统筹安排、推进督办。二是持续常态推进。在全省率先设立常设工作机构,充实人员队伍;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纳入全市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工作规则、线索案件办理等重要制度,印发任务清单。健全机构、构建机制,保障持续常态推进。三是持续督办落实。坚持精准督导督办,建立特派督导员队伍,围绕重点案件、重点线索、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适时开展督导,跟踪督办落实。为进一步压实责任,我们要有与黑恶犯罪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坚决防止其死灰复燃,深入持久的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二、全流程巩固成果。一是开展重点线索起底。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倒查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的涉黑涉恶案件65件,发现问题23件,查实7件,处理5人,全部整改完毕。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对“有黑无伞”的22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9条集中反复举报、查否案件线索开展交叉倒查,新增立案2人、处理处分8人,整改问题4个。二是继续追捕深挖漏犯。加大追捕漏犯力度,深挖漏犯5件7人。三是挖干榨尽“黑财”。扎实开展黑财执行攻坚行动,全市法院累计受理涉黑涉恶财产执行案件313件,结案率、执行到位率、财产处置率均达到100%。四是不断强化基层基础。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严格落实村(社区)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和“两委”成员资格联审制度,对6300多名村“两委”成员候选人逐一“过筛子”,严防“带病参选”,共筛查出不合格人员15人,均按程序调整。全市整顿销号9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我们要追捕一批“漏网之鱼”,起底一批重点线索,深查一批“保护伞”,精办一批大要案,全流程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成果。

三、全方位行业整治。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市扫黑办制定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整治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组织开展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持续规范行业发展,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聚焦重点打击。畅通行业整治举报渠道,各牵头单位会同公安机关,对四大行业领域违法犯罪线索开展“大扫除”,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及其背后“保护伞”。三是聚焦行业监管。全面落实行业监管责任,聚焦行业领域内突出问题,加快重构事中事后监管闭合链条,建立打击破坏行业领域违法犯罪联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了部门主管、行业主抓、齐抓共管的行业治理联动工作格局。为进一步系统整治,我们要真整改、真落实,以四大行业带动十大行业整治,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不负人民群众期待!


宜昌市公安局

宜昌市公安局把信息网络领域犯罪的整治作为“扫黑除恶”的重点工作,坚持“侦查打击、综合治理、精准宣防”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截止11月30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11.2%,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黑灰产案件783起,同比上升151%;抓获犯罪嫌疑人2833人,同比上升520%;打掉犯罪团伙134个,同比上升30%;端掉犯罪窝点120个,同比上升15%。


全市公安机关打击整治

信息网络领域犯罪的工作情况

👇


一、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一是严打大要案件。建立快打机制,全市破获案值100万元以上案件11起,50万至100万元之间案件37起,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1125人,同比上升164.1%。破获“6.2”京东集团被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追缴违法所得600余万元,及时预警防止损失2000余万元。二是严打涉网黑灰产犯罪。破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5人,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6.8倍和12.1倍;破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2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40人,分别为去年同期的3.9倍和9.3倍。赴福建等9个省市、对6个犯罪团伙同步收网,抓获犯罪核心成员46人,破获公安厅督办的“柏瑞”手机APP诈骗案件。三是严打网络黑恶犯罪。加强涉网黑恶线索核查,紧盯网络敲诈、恶意索赔等七类信息网络领域的黑恶犯罪,破获网上裸聊敲诈勒索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

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一是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与银行、通信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涉案账户、可疑账户、电话号码核查和不规范行为管控。2021年全市共打掉非法买卖、出租银行卡、电话卡犯罪团伙5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61人,对928名涉嫌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人员、303名涉嫌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人员联合实施信用惩戒措施。我市涉案银行卡、电话卡数量由全省第二降至第十。二是深入推进“断流”行动。严厉打击组织、招募、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切断境外电诈窝点招募人员链条,重点打击金主、蛇头、运送者,劝返、逼返在缅甸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的违法人员206人。三是加强高危人员管控。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建立信息档案,核查宜昌籍涉诈前科人员2976人,向出入境部门推送并限制429名涉诈高危人员出境,由户籍地党委政府签订管控责任状,本人及其家属签署《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承诺书》。


三、强化精准防范宣传。一是“出实招”精准预警。开通96110反诈专线,整合资源搭建宜昌反诈防治宣工作平台,通过电话、短信、入户等方式,对可能被骗市民开展拦截劝阻,日均5000人次,累计136万人次,止付资金13.6亿元,冻结涉案资金2.67亿元。二是“下实功”推广反诈APP。采取行业动员、敲门入户、集中培训等方式,全民推广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短信预警,全市实名注册用户188余万人,安装率居全省第一。三是“求实效”防范宣传。高位推进“无诈社区(村)”“无诈乡镇(街办)”创建,抓住敏感节点,找准重点场所和群体,借助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广泛推送防范知识、案例及预警信息,突出精准宣防,让群众知晓并参与防范。

宜昌市公安局开通举报电话96110,欢迎举报网络“套路贷”、裸聊敲诈、恶意索赔、负面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滋事、网络暴力传销、网络“软暴力”催收等七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黑恶犯罪,也可以直接到宜昌市公安局扫黑办来信来访。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开展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挂牌督办土地、矿产违法案件11宗,提级查办土地、矿产违法案件3宗。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75宗,收缴罚没款1033.52万元,问责处理党员干部16人,全市自然资源领域打击违法高压态势正在形成。


自然资源领域整治工作情况

👇

一、高位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扫黑除恶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在省厅、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和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自然资源领域整治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二是压实责任链条。按照省、市扫黑除恶斗争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通知》,制定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工作责任清单。三是注重“三书一函”整改。坚持边打边治边建,深入排查、整治“三书一函”反映的行业乱象和监管漏洞,推动出台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办法,切实防范因行政监督不力导致黑恶势力渗透。截止目前,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收到“三书一函”21件,已回复整改17件,尚在整改期限内4件。



三、建立健全源头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机制。提请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露天矿山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露天矿山矿业权审批管理,推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二是规范矿产执法工作机制。印发《进一步加强矿产执法工作的通知》和《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流程的通知》,严厉打击矿产资源各类违法行为。三是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同公安局环保警察支队建立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联合执法合作机制,会同市检察院建立土地执法查处领域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四是建立线索月报机制。进一步落实《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通知》,从414件信访事项、85件市长热线办件、9件政风行风热线办件及日常执法监察发现问题中深挖线索,建立登记台账,共排查线索58件,其中立案查处33件。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

宜昌市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强力推进河道非法采砂整治,严厉打击涉砂违法犯罪,全市呈现出采砂船舶大幅减少、长江盗采基本绝迹、中小河流盗采明显下降、采砂管理秩序稳定向好的良好局面,市水利和湖泊局被表彰为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表现突出单位。


保持专项整治力度不减

实现常态长效良好开局

👇


一是强化执法巡查。严格执行河道巡查制度,完善部门联合、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对重点水域、敏感河段的巡查力度。2021年以来,联合长江沿线各市州开展“乘胜系列”清江行动4次;会同公安、交通、海事部门开展联合巡查12次;组织市县协同巡查24次。市水政监察支队开展突击暗访巡查22次,例行巡查105次。通过高频次的执法巡查,对非法采砂露头就打,对非法运砂深挖细查,对越界偷采实行先查后移,始终保持对涉砂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三是强化案件查办。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违法犯罪,扎实推进非法采砂入刑,专项战役三年来共向公安部门移送非法采砂涉嫌犯罪案件21起,审判18起,判刑47人。2021年移送涉砂犯罪线索1起。畅通举报投诉渠道,2021年我局受理涉砂举报投诉28起,经过核查立案查处7起。对经过许可的河道采砂项目实施“旁站式”监管,落实测量定标、现场计量、台账登记等现场监管措施,防止超范围、超时间、超方量开采。2021年12月,当阳市查处一起未按许可规定采砂案,经现场勘测,确认超深度开采1983立方米,最终对当事人处以没收违法所得8.9万元、并处罚款8.9万元的行政处罚。


四是强化保障服务。坚持堵疏结合,落实河道采砂规划和许可制度,保障建筑市场和重点项目砂石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共争取上级审批长江河道采砂和砂石综合利用项目5个,砂石开采和利用总量2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砂石供需矛盾。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

扫黑除恶由专项斗争转为常态化工作,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将之作为政治大事、本职要事、民生实事来抓,结合平安交通建设,从严整治,确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平安稳定。截止目前,已发现线索3件,其中办结1件,移交2件。


主要做法

👇

一、宣传教育再下细功。将常态化扫黑除恶宣传与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相结合,让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熟知交通运输行业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的6个重点领域,始终对黑恶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为交通运输领域整治工作营造浓厚氛围。让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去除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



三、重点整治再下铁功。


(一)在陆上,致力安全有序。1.道路客货运输市场规范有序。今年共立案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5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50件,罚款41.34万元,结案145件,已缴纳罚款28.14万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29次;其中发现出租车违法违规行为170余起,实施行政处罚93起,电话告诫提醒纠正违法行为65起,出租车行业明显“静下来”,展现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窗口形象。2.超限超载治理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市共检测货运车辆574678辆次,查处超限运输车辆4345辆次,卸载货物61068吨,落实违法超限信息抄告374台次(市级及以上),公安部门参与联合执法7208人次,处理车辆2843台次,扣分8852分,罚款163.59万元,整治非法改装车辆50台次,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3.新业态企业经营逐步规范。今年已查处非法营运网约车15台次,对网约车平台实施行政处罚6起,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快,我市现有合法网约车平台18家、车辆466台、从业人员4200人,均规范经营。


(二)在水上,致力碧水安澜。2021年开展禁采执法巡查141次,集中专项整治行动39次,办理非法运输砂石料案件1起,查获非法砂石料2500吨,价值20万元,非法运砂得到有效遏制。强化船舶登记、检验、进出港报告,今年已经整治长期逃避海事监管在营船舶420艘,船舶安全系数提高。


(三)在服务监管中,致力风清气正。1.交通建设领域平安稳定。对全市64个在建重点交通工程持续开展强揽工程、垄断工程材料供应、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发现并整改拖欠农民工工资风险隐患21处,成功化解1起矛盾纠纷;发现2件线索,已经移交纪检部门处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交通在建工地如火如荼,勠力冲刺全年目标。2.行业执法环境得到净化。全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中存在的57个突出问题,已整改完成57个;收到上级移交线索1件,已处理完毕。行业执法环境进一步净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今年以来,宜昌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工作决策部署,保持工作机构不撤、力量不减、力度不变,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和行业治理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行业整治,不断巩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地位。


工程建设领域行业整治进展

👇

一是强化起底摸排。强化线索摸排核查,在住建局官网发布通告,面向社会征集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涉黑涉恶和行业乱象线索,全系统共排查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892条,渣土运输247条、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5条,房地产中介125条,物业管理206条,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12条,充当“保护伞”线索1条,燃气供水线索20条,移送涉黑涉恶线索1条;收到市扫黑办转办举报线索1条,经初步核查不属实;收到新的“三书一函”2份,均已办结。


二是狠抓重点整治。开展工程招投标专项治理。对技术复杂类或5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建市政招标项目实施“评定分离”,与市交易监督管理局实施联合惩戒,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抽查30余个公开招标项目。依托开评标系统标识码及机器码识别功能,快速识别串标活动,推行142家招投标代理诚信服务“招信码”667个,实现监管常态化。对2起招投标违法案件的3家企业罚款30.17万元。开展建筑市场“三包一挂”专项整治。累计检查14个县市区201个在建市政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重点摸排是否存在违法发包、分包、转包以及人员挂靠行为,共计下发整改通知书107份均整改销号;对造成不良影响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6家建筑企业和1名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扣减诚信分。实施“三网合一”信息化监管,建立项目参建各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责每月通报机制,累计发布15期人员不到岗履职通报。对违反建筑市场行为的20家企业罚款114.88万元、22个个人罚款7.7万元。加强信用惩戒,共对166家企业和个人实施信用扣分619分。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及时向社会发布委托整体经营并承诺相应投资回报、购房返现金等销售不规范行为风险提示,依法查处夷陵区恒大名都项目购房返现问题、远安县安泰建材市场违反规划用途问题。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开展违规提取公积金专项整治,共查出疑似骗提线索12条,对1起骗提未遂行为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追回骗提套取公积金3.1万元。开展物业管理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针对收集发现的7项重点问题线索实地复核、督促整改,确保整治实效。


三是推进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住建领域各项法规制度,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工程建设领域黑恶乱象打而又生。加强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和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招标评标办法,推行“评定分离”改革,完善监理招标评标体系。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行网上全流程备案,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从源头上预防围标串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工作的通知》,将实名制管理与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等市场行为监管相结合,建立月通报机制;修订《宜昌市建筑市场信息管理办法》,依托宜昌智慧城建系统建立17类企业和4类关键岗位人员的电子信用信息档案,实时发布信用信息。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体系。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将《宜昌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纳入2021年度首部地方立法计划,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会同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物业保安管理的通知》,细化物业小区保安管理要求。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