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实践
24小时自助政务超市实现全天候“一站式”办事;36个政务服务专区进驻村(社区),家门口便能办理150多项高频事项;上线全市首个“中介超市”,手指轻轻一划就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商业服务等服务生态;邮政EMS免费专递服务让群众实现“零跑动”;上线疫情防控系统为智能高效开展防疫、复工复产精准助力……
近年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悄改变了三水人的生活。群众和企业可感知城市管理的速度与质量,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水“数字政府”的有效运转。“十三五”以来,基于综合应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三水这座高效、有序的数字之城正在飞速成长。
三水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城市治理赋能上下足功夫,同时也取得了不少成效:“基于数字管治的城市运行态势与体征监测”创新案例荣获“2019(首届)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数据应用领先奖,在2020年度数字政务服务博览会(政博会)上获得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厚植丰厚积累,三水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新征程。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面对“城市三水”这个庞大系统,对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从精细化到智慧化,三水如何创新管理理念和手段让城市更聪明、让资源更高效配置,以此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水以北江新区西青大道沿线作为试点,启动城市运行态势与体征监测分析平台建设,为三水城市治理打造“智慧大脑”,该平台荣获“2019(首届)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数据应用领先奖。三水区档案馆李东摄
从“一门办”到“零跑动”
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家住三水区芦苞镇西河村的岑植超切切实实感受到家门口办事的便利。“以往办理计生业务,要到镇行政服务中心,开车需要20多分钟,现在在村里就可以办理了。”岑植超所在的西河村委会,与芦苞镇中心城区隔江相望,平时出行只有靠肇花高速连接线西河支线。但是,依托西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的政务服务专区投入使用后,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民政、计生等150多项民生事项。
这些政务服务专区的启用,彻底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标志着三水区、镇、村“1+7+8+36”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已全面建成,“标准统一、体验一致、跨界协同、办事方便”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投入使用。
这只是三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正式启动“一门式”政务改革以来,三水统一应用佛山市自然人“一门式”系统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社会民生类实行“一门受理,全城通办”服务模式,对工程建设类的业务实行“全程网办”服务模式。今年在佛山市统筹下顺利完成系统切换,统一应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推进业务流转顺畅和数据集约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三水通过一次又一次加速改革,从政务服务效率的“跟跑者”向“领跑者”迅速转变。从全面放开中介市场,到上线佛山首个网上“中介超市”,再到5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集体进驻三水区“中介超市”实体大厅。作为佛山“中介超市”改革试点,三水几乎是以“一步到位”的加速度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的全新中介服务模式。
“十三五”期间,三水通过一次又一次加速改革,从政务服务效率的“跟跑者”向“领跑者”迅速转变。三水区政数局供图
随着“中介超市”的高效运转,三水有力破除行政审批的“中梗阻”,以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城市三水”向粤港澳大湾区舞台中央加速挺进。与此同时,三水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工程并联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多个改革领域主动对标一流,掀起了一场行动迅速、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三水一浪高过一浪的政务服务改革大潮中,财政部门、规划部门、工商部门等积极也推行内部流程再造。
为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政务改革。去年,三水还推出邮政EMS免费专递服务,在三水区和各镇(街)行政服务中心自然人、法人“一门式”实体大厅办理事项领取结果物,可根据申请人的意愿实施免费寄递,实现“零跑动”,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目前,三水大部分的服务审批事项的网上服务深度升级为3级或4级,不断完善形成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最大限度做到了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超2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广佛、佛肇“跨城通办”。“我们还集中业务骨干、技术力量及申报辅导人员等组织成立网上办事应急响应队伍和工作机制,保障网上办事问题流转处置顺畅高效。”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运行探索“一网统管”
破题“信息孤岛”推动大变革
从一座座信息孤岛,走向融合共享、泛在互联。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大环境必将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内容必将不断丰富,各种城市管理难题也必将不断涌现,而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显然变得难以适应。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成为三水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的基础工程和突破口。
2018年底,三水启动城市运行态势与体征监测分析平台建设,以北江新区西青大道沿线作为试点,安装部署了50多套城市物联网数据终端,实时获取城市基础数据,以拟人化的方式提出了“体征”的分析模式,为三水城市治理打造自己独有的“智慧大脑”。该平台充分利用数字管治技术,通过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三水城市运行状态的指标体系,以具体数值、图表展示三水城市健康情况,对城市运行进行实时监测、管理、处置、决策等全程管理。
借助这一平台,三水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决策和社会服务水平。
城市运行态势与体征监测分析平台的应用,破题“信息孤岛”推动大变革,开创了三水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先河。此平台还荣获“2019(首届)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数据应用领先奖,并在2020年度数字政务服务博览会(政博会)上获得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
城市运行态势与体征监测分析平台的应用,破题“信息孤岛”推动大变革,开创了三水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先河。资料图片
“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三水不断向“智慧城市”迈进。连年来,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三水各部门快速融入并主动拥抱大数据。
三水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邀请专家团队对三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进行专项规划研究,提出了治堵规划布局、建设计划和效果评估。并根据人口发展以及交通需求发展,在中心城区新建了5个立体停车场,并同步推出“三水智泊”微信公众号,实时提供目的地附近停车场的停车情况、提供停车场的免费时限和收费标准,并具备导航等功能。
三水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积极探索采购三大运营商人员流动趋势数据、人口分布热力图等重要数据的合作模式;并持续推进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与此同时,三水政数局还启动了大数据治理运营项目,对全区各单位、各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梳理;启动了三水区政务大数据相关平台资源目录体系升级优化信息化建设项目,打造三水区政务数据管理平台,力争全面整合全区数据资源,形成完整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总目录”。推进政务云建设,加速布局自动化数据采集设施,探索“一网统管”,为下一步建设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让数据“跑起来”迸发乘数效应
实现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控
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并非堆砌起冰冷的机器丛林,而是为了给市民的生活创造便利,使群众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三水深谙此理,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着重城市公共管理、服务、安全、交通、民生等领域应用,让数据“跑起来”迸发乘数效应,让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三水的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也让三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时,从“数字治城”到“数字防疫”。2020年以来,三水陆续上线了“三水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人员摸查系统”“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企业复工信息互动系统”等7个疫情防控系统和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疫情态势,为智能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数据支撑。
2020年,三水区区长李军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加快三水区建设“数字政府”的建议》时强调,三水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数据归集,推进数据应用,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今年年初,三水“数字政府”智慧大脑——大数据中心启用,这是区内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的核心枢纽。作为三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首期进驻了三水区委政法委、区城管局、区110指挥中心、区数字资源中心4个部门。未来,该中心将汇集三水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统一进驻该中心大楼后,各部门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水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三水区大数据中心包括三水区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佛山110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三水分中心等功能分区。作为三水区社会综合治理和城市数据的“中枢”,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是“可视化中心”“业务协作中心”“决策支持中心”三位一体的智能综合管控中心,将通过融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利用数字化关联分析、数学建模等技术,辅助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依托推动大数据中心的启用,三水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功能开发上迈开一大步,推动“数字财政”“数字税务”“数字水务”“数字城管”“数字环保”“智能交通”“智慧警务”“智慧小区”以及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促智慧场景服务多元落地,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依托推动大数据中心的启用,三水推动“数字财政”“数字税务”“数字水务”“数字城管”“数字环保”“智能交通”“智慧警务”“智慧小区”以及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资料图片
面向未来,三水将完善城市管理责任机制,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优化管理方式,建设智慧城市,推广“数字+科创”“数字+兴业”“数字+惠民”“数字+智城”“数字+优政”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那是古代哲人的雄心;构建最强大脑,就能开创智慧城市新局,这是三水今天的故事。
对标观察
为城市装上“最强大脑”,三水可以对外学什么?
“十三五”期间,三水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向“十四五”,三水将面临创新驱动力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与运行能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扩大等刚性需求。为城市装上“最强大脑”,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志在必行。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共享共生互联的联动指挥系统是三水装上“城市大脑”变得更聪明的发展要义。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化基础建设分散、数据冗余、迭代发展方向不定的问题,接下来,三水还可以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政务一网通办城市一网统管
强化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从精细化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是三水的一场“自我革命”。只有要在“城市三水”这个“巨系统”上安装一个更强大的“城市大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城市升值、民生共享、政务提升。
“城市大脑”是什么?智能交通、便捷泊车、舒心就医、“30秒入住”“20秒入园”……在杭州,“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个数字化界面。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的构想。在此之前,各地早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尝试,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弱,信息共享的程度不足,难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民生类应用往往停留在初级水平,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也在所难免。
“杭州‘城市大脑’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是一种新兴产业政策,也是对‘企业家型政府’和‘无缝隙政府’的实践。”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云在《国家治理》周刊上谈到杭州“城市大脑”的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启示。
目前,不少城市提出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大脑”。以“城市大脑”驱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信息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都是必要的。
三水区推进“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坚持“前瞻、统筹、兼容、经济、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研究和分析城市的产业环境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推进兼容性的建设工程和智慧化项目,力求以最小的投资促进实现最大的效能;系统分析全区现有建设基础和财政实力,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投资潜力和建设模式,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立足三水特点和资源禀赋进行规划设计和项目确立,并分阶段、分开发时序、分紧急程度依次进行谋划“智慧城市”的具体内容和平台构建。
“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双轮驱动
建立共享共生互联的联动指挥系统
智慧城市是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三水建设智慧城市,尤为重要的是促进数据多元汇聚和交互使用,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信息联动的智慧城市联动指挥系统,让数据把城市从方案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串起来。
截至目前,三水区仍没有一个APP可以实现能发现、能巡查、能处置、能监督、能评价、能调度、能决策的全覆盖。在三水现有的信息系统上,孤立的数据使用价值不大。装上“智慧大脑”首要实现的便是,资源共享共生互联。一旦实现,远不止是普通的加法,而是乘数效应。
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通过“i深圳”,市民即可一站式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电子证明、游玩预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此外,还包括应届毕业生接收、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乘车码、公积金提取、交通违法查询处理等高频服务。
“i深圳”渐渐地成了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截至2020年10月,“i深圳”APP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注册用户数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超10亿。
此外,深圳市下辖的区、镇街乃至社区,都构建起智慧运行指挥中心。龙岗区坂田街道发挥辖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强化大数据思维,创新打造了街道级智慧大脑坂田智慧运行指挥中心;光明区光明街道白花社区的“智慧光明”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深圳构建智能数字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在最低层级,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
“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双轮驱动才能实现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三水应以大数据中心为基座,建设一个全移动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入口,链接一切人,为基层减负,并通过业务平台、物联中台、AI中台、GIS中台,构建城市数字孪生,促进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流通,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和运用,进一步建立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利用长效机制,形成政务数据的资源化管理,建立起真正共享共生互联的联动指挥系统,实现治理体系多级联动,全域部门协同共治。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愿景,期待在不远处,成为三水可以触摸的一种现实、可以预见的一种未来,给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给企业提供更实在的支持。
数读
“十三五”期间,三水建成“1+7+8+36”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超2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广佛、佛肇“跨城通办”。
三水区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获评“2020年度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数字政府建设经验入选全国特色创新案例。
2019年,三水安装了50多套城市物联网数据终端,为城市管理、消防预警、环保监测等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三水通过强化数据归集和共享,完成涉及14个单位共27个信息化项目的数据归集,基本满足涉企数据、信用数据、“互联网+监管”等任务需求;与上级共享交换区自建信息系统数据量约1.5亿条。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三水上线7个疫情防控系统和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疫情态势,为智能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数据支撑。
【撰文】李周秦王伯乐三宣余德伟
专题|升维•对标—三水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